英语专业建设底蕴深厚,建设成果突出。30多年来,不断探索专业发展新路径,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,现已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、省级特色专业、省级民办高校重点扶持专业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,在人才培养、师资队伍、课程建设方面成效显著,形成了“教书育人、科研育人、实践育人、管理育人、文化育人”长效机制。
1.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
英语专业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“一带一路”、“国际化大都市”建设需要,实施“英语+”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,开设英语教育、旅游两个微专业和英语语言文学、语言服务两个专业方向,以满足社会不同人才的需求。同时,特设卓越班、产业班和“3+1”本硕连读国际班、口译特色班,做到“分层培养,分类卓越”,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。
2.雄厚的师资力量 英语专业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7%,博士、在读博士占比30.6%,省级、校级教学名师、师德标兵等9余人、省级教学团队2个,另有客座教授22人,外教4人。获批教师获批省市级科研、教改项目50项有余,出版专著和教材30多部,国家级、省级教学大赛获奖30余项。英语专业始终以课程建设为引领,坚守教书育人主阵地,共建有省级金课3门,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,省级虚拟仿真课程1门,校级品牌课3门,校级线上、线下及“线上+线下”混合式课程10余门。3.完善的实践体系 英语专业坚持“做中学、学中思、思中获”的实践育人理念,构建了“3+3”实践教学体系,在导师引领下,以语言实践工作坊、翻译实践工作坊和英语教育工作坊为依托,开展学科竞赛、校企实习实践、国际交流、语言服务等实践活动,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、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。近年来,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口译大赛、外研社“国才杯”大赛、希望之星演讲赛、CATTI杯翻译大赛等外语类高级别赛事21种,共计获得奖项500余项,其中国家级32项,省级 90余项。同时,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志愿者服务活动,如丝绸之路国际论坛、中国翻译协会年会等,得到了一致好评。此外,签订了14个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,建立了6个实习基地,供学生实习实践。同时,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300余人次,带领学生参与社会调研,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,省级大创项目12项及“互联网+”和“挑战杯”等诸多奖项。4.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 英语专业实施外语体验式教学,多途径营造全外语氛围,口语角已发展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;社团活动、读书分享会、英语话剧比赛、英语儿歌大赛、英语书法大赛等缤彩纷呈,使学生在愉悦之中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,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。